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浏览
社保法7月实施 企业不缴社保员工照样享受
—— 
发布时间:2011-4-18 16:09:38  来源:北方网 
   你是本文第1077位浏览者   评论】【发表评论】 【字体:  】【打印】【关闭

  《社会保险法》7月1日起实施,新法律在具体保险项目中有哪些新的政策?《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对劳动争议有何影响?这些都是和老百姓关系重大的民生问题,本报记者通过采访相关律师及天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新政策以及劳动争议的应对处理。

  即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因关系重大民生问题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目标就是要使全体人民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日前,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举办《社会保险法》大型公益讲座,邀请市律师协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勇律师为企业人事管理者与市民解读《社会保险法》——新法实施后,企业缴或不缴社保费,员工均可享社保。

企业不缴保险员工照样享受

  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做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

  解读:王勇律师告诉记者,可以预见,今年劳动争议案件将大幅下降,其中《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是重要原因。《社会保险法》出台后,员工单纯基于社会保险方面的争议,法院将不再进行受理,基于社会保险争议的解决方式将由司法转化为行政。王勇律师认为,《社会保险法》的基本理论在于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员工享受社会保险实现分离。

  比如说,在员工发生工伤的情况下,无论企业是否为员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员工仍能享受工伤保险的待遇,之后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代为向企业征缴相关费用。

不缴双向处罚延缴付滞纳金

  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在日前举行的公益讲座现场,许多人事经理在玩笑中表示,要求老板为之加薪,不然不小心就要被罚没了。

养老保险:解决十五年与跨地区

  规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

  解读:可以预见,法律实施后,以往部分将在15年内退休的劳动者不愿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将大大减少。

医疗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成亮点

  规定:应当由第三方负担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但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解读:法律强调了“非主要责任”的要素,如果在上下班途中由于本人驾驶不当或不遵守交通规则致使交通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本人虽受到伤害,也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来源:北方网  作者:   责任编辑: 
 【评论】【发表评论打印】【关闭
 
 
 ■ 相关链接
 
 
 
  感谢您提出立法意见建议。您的意见建议我们将整理后提交立法机关参考。为了使您的意见建议更具立法参考和应用价值,请您尽量完整填写您的个人信息,准确表达您的意见建议。您也可以选择匿名发表。
姓    名: 年    龄: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
2.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3.本网站拥有管理评论的一切权力。
4.您在本网站发表的评论,本网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5.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性    别:
学    历: 职    业:
联络方式:
工作单位:
标    题:
内    容:
   
   

版权与免责说明
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和信息交流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除标明本网版权所有外,其余文章版权均属作者或相关网站,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告知,本网即予处理。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dflfw@zjrd.gov.cn
地方立法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浙ICP备05070657号
联系我们:0571-87053422  87056359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800×600以上分辨率浏览